第 121 章 鸣水接引处_穿书后我抢了男主剧本
笔趣阁 > 穿书后我抢了男主剧本 > 第 121 章 鸣水接引处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 121 章 鸣水接引处

  [笔迷楼]

  送走了西南调军,薛瑜带着稿子去找了一趟目前负责行宫训练营的将军庄骁。

  如伍明所说,待在营里的几个将军早都馋起了这个省力的新车,只不过一直没能走流程通过,而兵械坊的匠人们都还在等薛瑜回来点头,也没敢提交,薛瑜到了说完来意,顺利拿到了庄骁的附言建议,交给侍卫送回京城走将作监的流程上报。

  另一份上书则是改变用词抄录两份让侍卫一起送回,一则作为行宫宫令上报,二则过一下度支部,让下辖有管理田赋职能的度支部尚书了解种植苜蓿和进行青贮的优势,好顺利推广。

  行宫除了苜蓿田,其他地方没有多少变化,薛瑜往鸣水工坊而去,路上经过围场大门前的水泥斜坡,狠狠被颠簸了一下。

  给世家挖的坑,还是坑到了自己头上。薛瑜动了一瞬修整行宫道路的心思,最终想到水泥产量和更要紧的京城道路,没有把这件事列入日程表中。

  立冬后温度下降,鸣水湖四周已经罕有水鸟,干枯的苇草被附近建房和苜蓿青贮窖两大需求瓜分了个干净。远远望去,湖边光秃秃一片,不仅具有了冬日的萧瑟,还把波光粼粼的美景变得有些好笑。

  远处策马奔来的陈关靠近后放慢了速度,跳下马上车对薛瑜施礼,“殿下。”

  他的目光不着痕迹地掠过跟在薛瑜身后明显女扮男装的方家娘子身上,顿了顿没有直接开始汇报,薛瑜偏头望向他,“方娘子身为女史,有进言之责,让他旁听也不妨事。”

  “是。”陈关压下惊讶,汇报起汇总的消息。

  简家庄园秋收后参与家中道观的法事,但都是正常的祭拜,前两天有些佃户调动,应该是对应京城中的修路活动,除此之外与其他人家没什么不同。而由于之前收留流民们和向外扩散消息,如今山下工坊的人数多了一倍,先前请来的游医已经在鸣水县城落脚,开了家药铺,时不时有人前去问诊。

  “……但游医持道教,虽不是黄符治病的天师道,在治病问诊时也会习惯性宣扬道法信教等等,恐坏了殿下的事。”

  薛瑜颔首的动作一顿。

  医学的奇妙之处就在这里,尽管有了不少医书,在世家郎君里也有许多人修习医术,全才之名叫得响亮,但在民间,医术与道法和巫术总是能扯上关系,相信符水治病和巫术治病的人不要太多。像秦思也是前朝颓败家道中落后才成为了游医,之前没那么忙碌时听他讲起过往行医的事情,也干过几件问诊不成但装神弄鬼后治好了患者的事。

  薛瑜:“去查查落脚的游医和童子的来处。”

  治病救人收买人心的好处太明显了,说到底,还是要培养自己的医疗队。秦思忙着攻关疑难杂症,先前说起的急救手册估计一年半载是看不到了。薛瑜瞟过陈关回来汇报后,就自觉主动拎着药箱刚刚下去转了一圈的医正,医正没来由地背后发凉,打了个哆嗦。

  等到了陈关归队,他在前引路往工坊而去,一行人没有走薛瑜走惯了的顺着佃户村落进工坊的方向,而是走了另一条明显新修的小路。

  过去这里应该还是山林,大路分叉处立了一块颜色罕见的红色石头,路面的土是重填回去的深褐色,地上的腐殖层被挖了个干净,没有清理干净的灌木丛散落在旁,马车走过这里,没有压实的道路被车轮轧出两道深坑。薛瑜顺着来路望去,回忆着下了大路后走过的方向,在脑中构建方向,灵光一闪。

  “顺着这条路往前走,踏上的会是通往青南郡的大路?”

  青南郡有一座小铁矿,是鸣水工坊的水泥原料来源地之一。同时,往青南郡去的路,也是往东北边去的路,流民向西而来大多走的是这条路。

  薛瑜之前考虑的是运输产品,所以要修整工坊通向行宫到鸣水这条大路上的小路,作为附近佃户盖房子之后的其他建设工作发放。但没想到江乐山不仅修了工坊向西的路,还将原本的流民先经过鸣水县城再顺着大路走向工坊的路途缩短,变成了向西而来的人口可以从大路上直接走向工坊。

  “正是。”陈关笑道,“我都不敢认了。”

  新修小路的末端已经和工坊边缘处原本的光秃山地相连,之前隆山脚下的公田佃户村落和鸣水工坊两处看着像是大小相近的两个村落,如今一看却已经大有不同。

  自小路末端起,在路边搭起的竹棚一路绵延往篱笆围起来的工坊边缘而去,随着人口和工作量的增多,工坊显然经过了扩大,和薛瑜记忆里不大相同。放眼望去,远处佃户村落的土房子与气派的工坊灰色房子完全没法比,看起来像是一座堡垒与普通小村子。

  棚上有灰色水泥画出的数字“一二三四”,四号竹棚面积最大,其他的面积都差不多。越靠近工坊,数字越小,里面的人精神状态越好。时不时有人走出竹棚,绕回四号竹棚来询问有没有合适的工作做。

  远处工坊里十几个烟囱冒出的白烟袅袅向上,人声不多,更多的是吵闹的锤打和锯木头的声音,晾晒水泥板的空地被挪到了这边的入口处,远远传来的忙碌声音热火朝天,灰色的水泥板将工坊内和外隔成了两个世界。

  马车停了一会,陈关见薛瑜陷入沉思,挥退了要上来迎接的四号棚内的少年。小路上慢慢走来一行新的外来流民,他们茫然地站在路口,小心绕过马车附近,跟随风闻寻找着红色石头往鸣水而来的人们走到这时,忽地开始怀疑传言是否准确。

  传言里这里收留任何流民,只要你肯做事、肯听话,不仅没有钱也没力气干活的时候会给一口饭吃,还会教人们习武读书,治病学手艺。

  听起来几乎像神仙来施舍了。

  “哪里来的人?来排队。”刚刚从四号棚领了工作的人在他们怯怯缩回去之前迎了上来,“别怕,到了鸣水就是安定下来啦。三天前我也和你们一样……”

  来负责引导的人声音不大,气息也虚弱,但精神看着不错,他挥舞着手臂让新来的一拨流民排好队,依次引进最外侧的四号竹棚。

  “先来这里做记录,记下你们的名字和来处后会发一块灰石头,然后就能领吃的和去洗漱看病啦。”

  奔着活命远道而来的流民们逐渐散去了懵懂,在自称同样曾是流民的人的引导下走入竹棚。安静了没多久的工坊外围人声渐起,尚身体虚弱的一些人听到有人来,纷纷来竹棚询问做事。

  在竹棚做了登记,又挨个被看诊,感觉还没做什么,就白拿了一块面饼和一块石头。走在前面的人引着众人,“拿到石头的人跟我走,我们去擦洗一下,干干净净进棚子——”

  “你们,真的也是刚来吗?”

  一直被引导着的新来流民生怕被人抢了,狼吞虎咽吃完面饼,听着引导说话,不禁小声询问。实在是看上去两拨人差距太大,虽然他们差不多瘦弱,但走在前面的引导者眼神明亮,衣裳也厚些,怎么看也不像是经过流浪后的模样。

  走在前面的人乐了,“那还有假?我今天就是最后一天啦,明天早上开门就能进工坊,嘿,就是不知道能抢到什么活干,听说去做马车的也挺不错……”说了一半,他才意识到自己跑偏了,拍拍询问的人肩膀,发问者肩膀一颤,要向后躲,“我、我太脏了,别弄脏你衣服。”

  引导者半点不嫌弃,按着他的肩膀道,“等几天就是你们来带着别人进鸣水啦。我这身衣裳不错吧?你们好好做事,也能换到。”

  是这样吗?

  跟在引导者身后的人们,用力握紧了刚刚发到手中的石头。

  没拿到石头被留下了的流民十分惊惶,他们的家人也有些心急,看大部队要走了,终于没忍住问道,“那那我们呢?”

  带着学徒诊脉的游医一翻白眼,“你们病得不轻,得吃药!”

  “哦哦,但……我们没钱啊。”他们当然知道自己病了,但没钱,遑论诊治。

  之前文文弱弱做登记的几个少年少女笑了,“没关系,刚到的这三天里,你们可以不做事好好休息,生病吃的药也可以之后做工赚到粮食再抵。这是三殿下亲自派人管着的工坊,钱粮药材,都是三殿下让人送来的,殿下心地善良……”

  隐约的语声从竹棚里传出来,被夸成了大善人的薛瑜脸上有些发烫。

  “那可真是神仙下凡了……”有人刚喃喃出声,就被打断,“不是神仙哦,是我们齐国的三殿下,陛下允三殿下来做事,才有了工坊收留大家。一个多月以前,我们还大字不识,有今天没明天的。”

  “啊?!”还留在竹棚内的几个人吓了一跳,“你们也是?”这可是会读书认字的少年人,之前也在流浪,不可能吧?

  “是真的。”少年人们点点头,扳着手指算,“不仅是认字,还有练武、木匠、下地育苗……哦,医者也在招学徒,但是一直没抢过我们工坊。”

  被提到的游医哼了一声,“仙人转世救人罢了……”

  他的嘟囔声无人去听,流民们听着少年人们的话,之前觉得太过夸张的传言一句句得到肯定,听着眼睛都快直了。

  没多久被带去擦洗的身体略好的一批人回来,要接受详细诊脉的病人们也被送出了竹棚,他们默默听从指挥列队,跟随引导者走到工坊近前,听他期待着进去之后的未来。

  瘦骨伶仃的流民站在工坊紧闭的篱笆门前不远,羡慕地看着里面。他们在巡防的一队兵士到来前往后退了退,几乎不敢相信里面的人曾经也是流民。

  在薛瑜的最初设想里只是为接引流民和设立更多工作岗位的接引处,被江乐山与吴威等人落实后,变成了比她的构想还要好的流程。

  流民们不再惶恐,不再不安,引导者是他们的明日,会读书写字和许多手艺,看着健健康康的少年人们是他们的未来。鸣水工坊将未来变成了一个可以看见的形象,展现在了他们眼前。

  一批带领一批的接引设计,将初来乍到的外来者们心里的不安用最快的速度抹平,只剩下听话做事就能过上好日子的期待,服从性和工坊权威就这样在初见时在他们心中打上了烙印。

  请收藏本站:https://www.675m.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675m.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