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3 章 考试_穿书后我抢了男主剧本
笔趣阁 > 穿书后我抢了男主剧本 > 第 103 章 考试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 103 章 考试

  [笔迷楼]

  “……以德行才学定品,如今不过是将定品之法推及胥吏,有何不可?”

  薛瑜进门时堂内还在争论,政事堂内,除了工部外,领头的一批中央大员齐聚一堂,外加一个京兆府府尹,比常朝来上朝的人都要更齐些。站在中央的是乔尚书与吏部尚书,说起来都是熟人。她施礼拜见皇帝,与公卿见礼,在皇帝指给她的下首坐下。

  听了一会,薛瑜意识到他们讨论的是胥吏考试制度,她身兼多职,还要打理自己的事,最近见到乔尚书的机会很少,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联合也搞了考试选才的吏部上的书,引起了皇帝的重视。

  十几个人主要分为两派,一派认为考试选拔是破坏了推官定品,将向来做辅助的胥吏拔高到了官员的高度,是罪大恶极。一派则觉得既然都是为了国家做事,那选拔制度统一也正常,况且胥吏懂得的只是做些杂事,哪里能与推官上来的官员相比?

  有趣的是,互相谁都说服不了对方的两派人放眼看去都是世家子,真正寒门或是军勋贵族出身的几人都在作壁上观。

  薛瑜在心里给他们头上挂了一行批注,“撕得好,撕得再响亮些!”

  她并不是什么聪明绝顶的人物,她能看到的考试制度未来,也会有旁人看到,这件事不会被忽略很久。胥吏的变化是小事,但动摇与身份地位挂钩的定品制度才是根本。

  执着站在破坏推官制度这边的人,很可能是意识到了考试制度推广后必然带来的反向作用,倒逼官员推官定品体系变得更为明确,也就是薛瑜想看到的国家统一考试。

  虽然说是会选拔出优秀者然后再审核品德德行,不良者绝不录用,但胥吏能有什么家世德行可堪称道?从胥吏开始的这个制度扎根后,下品官员有没有必要审核家世?中品呢?上品呢?显然,会有无穷无尽的麻烦。

  不谈家世,和泥腿子共事,简直是耻辱!

  但这样清醒的人到底数量少,对无法认同他们观点的另一派世家子来说,他们对胥吏考试乐见其成。定品本就是上层推出的制度,让属下接受这种制度的选拔是一种荣耀,他们怀抱着轻飘飘的高傲,“难不成你们觉得,家中养出的麒麟儿,比不了旁人?还是你家的仆从,连农户都不如?”

  之前的胥吏们都是衙门招一部分,各位官员各自自己招一部分,说是招募,但大多数都是自家家仆或是认得的人互相介绍,与仆役身份没什么两样。他们自负清高文雅,家里的孩子连国子监都看不上,家中的仆从也会读书,来更好地领会主子意思,压根不觉得自己有可能输给旁人。

  傲慢的发言一时把忧心的一派气得够呛。

  韩尚书令作为世家出身,却又游离于世家之外,只在起初说过几句话不偏不倚地引出整件事。此时他坐在皇帝手边,耷拉着眼皮听着下面吵架,薛瑜看热闹的时候冷不丁听韩尚书令问道,“此法既是出自三殿下闲谈,不若听听三殿下的意思?”

  薛瑜扫了一眼乔尚书,只看表情就知道,这老头又把自己写在上书里卖了。还在互相争吵的两派都停了下来,薛瑜进门时都没吸引到这么多的注视。

  皇帝:“老三,你怎么看?”

  “儿才疏学浅,玩笑之言,还请诸公莫要见怪。”薛瑜先打了个预防针,团团施礼,“儿以为,推官定品实乃良法。”

  薛瑜捧了一句过去的制度,有人翻了个白眼,满脸都是“这还用你说”。

  “为官者每日忧心国之大事,琐事便要交给胥吏来做,但胥吏到底笨拙,堪用良才少之又少,如此一来,岂不是耽误诸公国事?”

  第二句踩着胥吏捧高了现在的官员,傲慢的那批被吹捧得通体舒畅,不禁点头。他们的家仆有时候也不是那样好用的,蠢笨至极,实在耽误做事!

  薛瑜:“考试出题者也是诸公,由此选出最合心意用起来得心应手的胥吏,不是大善吗?诸公担忧的是推官定品引出的胥吏考试,让胥吏也可享受同官员一样的品级待遇,但胥吏终究只是胥吏罢了,诸公以为如何?”

  薛瑜其实偷换了一个概念,将国家部门选拔胥吏变成了个人选拔下属,又喂了一颗胥吏不会变的定心丸下去,一时间堂中风向大变,之前还吵着的两派握手言和,虽然仍在思考,但暂时也觉得这样好像没什么问题。

  考试只管胥吏,那他们还操什么心?

  反倒是之前作壁上观的官员十分不满,感觉自己受到了歧视和侮辱,但他们越是生气,世家子们越放松微笑。薛瑜眼观鼻鼻观心,不打算解释。

  皇帝对时机把握很准,当即吩咐中书省准备诏书,等一群人被送出政事堂,胥吏考试的事已经板上钉钉,而且是“诸公欣然”地成为了年末吏部与礼部需要一起做好的新任务之一。

  坐在下首的薛瑜被不少人出去的时候含笑见礼,说出来的话却是咬牙切齿的,“三殿下修路辛苦。”

  神色与话截然相反,显然那段开工后到现在还不能走人的京城主干道让各位公卿憋了一肚子气。薛瑜只当不知道,拱手回应,“不辛苦不辛苦,都是为了京城建设,国事为重。”

  韩尚书令最后一个出去,薛瑜眼看没人,想要上前问问皇帝还有没有事,就被皇帝抬手扔了一管笔,“给朕滚过来!”

  “陛下,儿可是呕心沥血掏心掏肺才想出来那么一段话,把这件事办成了,您怎么还生气?医令不是都说了,气大伤身。”薛瑜顺手从常修那边拿了茶壶,给皇帝倒了一杯。

  皇帝接过她拿回来的笔杆,哼笑一声,“油嘴滑舌,朕是不是还该封你一个天下第一佞臣?”

  这话不能接,薛瑜老老实实待在皇帝几案边,等了一会,才被丢了一沓奏折,“是让你说话,不是让你去当靶子。”

  奏折散了薛瑜满怀,随便看了几本写的都是,“皇三子瑜言行无状”、“与民争利”、“喜好女色”、“好大喜功不惜民力”。

  薛瑜:?

  道理她都懂,其他也都好理解,水泥和马车订单被压了小半个月吊着能看吃不到,加上修路不好出行,有怨气也正常。但她身边除了一个流珠,一个回京只接触了一次的方锦湖,哪来的“女色”?

  仔细一看薛瑜才知道,这位御史说的居然是被喜儿带去行宫的那批原钟家伙计,在他的描述里行宫工坊成了类似铜雀台的存在,薛瑜召集众多美人荒淫玩乐,简直无法无天天理不容。

  就很离谱,她到现在还没找到机会回行宫,这位仿佛亲眼所见的描述到底是从哪里摘抄出来的?

  薛瑜简直要被气笑了,她不再翻阅,而是仔细看着奏折里对她的攻讦,感觉太阳穴突突直跳。在她忍无可忍想问皇帝这些是谁,她带他们去走访产业之前,皇帝点了点桌面。

  “平心,静气。”皇帝冷淡道,像一把冰刀,迅速熄灭了薛瑜的怒气。

  皇帝让她看这些不会只是为了让她生气,他想让她明白什么?

  “硕鼠未除,这条路会很难走。”皇帝从几案后起身,绕过薛瑜,负手站在政事堂窗前。

  薛瑜整理好所有奏折,放回几案上,跟在了皇帝身后。

  “以后收敛些,记得了?”

  薛瑜低低应了一声,皇帝回头看她,拍了拍她的肩膀,“去吧。”

  站在政事堂外,薛瑜顺着方才皇帝眺望的方向望去,越过树荫长路,能远远看到上朝时含光殿的飞檐宝顶,正午的阳光照出一片璀璨,这是整个齐国最高的权柄所在。

  她想起之前在宝德殿那个晚上,那时她还不知道皇帝为什么要制衡世家,天真无畏,敢喊出来“是世家的齐国,还是陛下的齐国”的质问。

  好在皇帝与她的想法始终是一条路上的,打破世家的禁锢,胥吏考试只是第一步。今天政事堂里的诸公暂时被忽悠了,他们心底有着对这个制度与胥吏本身的轻视,钟鸣鼎食之家优秀了太多年,他们不屑皇室,更不屑平民。但这只是暂时的,这个制度进入了他们的视野,又有了这次争论,他们不会忽略多久。

  薛瑜先去了一趟秘书省,被日渐沉迷教新学生的苏禾远给了个黑脸,以成本价买下了五十本《齐文千字》。再一看,苏禾远手边明晃晃地摆着做了一半的书稿,薛瑜陪薛玥习字许多次,对《急就章》内容相当熟悉,他不是在搞《急就章》增补稿又是在做什么?

  “苏师,这部分校正过后也要印的吧?我能不能先预定几十本?”

  《齐文千字》只能算幼儿识字手册,《急就章》却能算作教材课本了。薛瑜想给招收了部分新学生的孤独园小学堂添点教材,刚说完,就被意识到薛瑜看见书稿内容,变得面红耳赤的苏禾远吓了一跳。

  “非礼勿看,非请勿看,出去!”苏禾远把兄妹俩连同刚到的李娘子一齐轰了出去。

  站在后门外,薛瑜和薛玥互相看看,薛玥问道,“阿兄,苏师是害羞了吗?”

  门哐当又打开了,苏禾远黑着脸让薛玥和李娘子带人进去,砰地关了门。

  被关在门外的薛瑜摸摸鼻子,“苏师,记得让人送书过去!”

  门内没有回应,薛瑜只能带人离开,被找上门的将作监匠人看着她无奈苦笑,“殿下,木筒还在箍形状,您再等等?”

  度支部也在忙着,好巧不巧薛瑜正好遇上偷偷摸摸拎着食盒回来的韩北甫,韩员外郎条件反射,“我没偷懒,是给大家买的果脯!专程拿新式马车送来的,也没颠坏,殿下吃吗?”

  眼看要入冬,秋燥却还没去,最近度支部众人口里总是发苦,韩北甫这才想了个办法买了些果脯送同僚,好在吏部的调查中得到一个好评价,谁知道又被薛瑜抓住了。

  薛瑜看他一副老鼠见了猫的表情就想笑,“行了,我听乔尚书说了,你最近还挺努力的。”

  韩北甫反倒不自在了,“尚书与侍郎都勤勉做事,我也得好好做啊。上次殿下刚回来的时候,我还听简侍郎问尚书找什么年份的账目,听说是已经归了库才作罢。”

  刚回来?薛瑜瞬间联想到那张乔尚书给她的语焉不详诗文,和“简侍郎”“账目”联系在一起,就有些引人深思。

  “不用你的果脯。韩公要请的客人请完了,轮到你享受马车了?”薛瑜思考一瞬回神,与韩北甫开了个玩笑。

  韩北甫长叹一声,“是我阿耶让人去接客人,顺路给我送果脯罢了。”他脸上就差刻上“爹我也想玩”五个大字了。

  身为饥饿营销主要策划者的薛瑜毫无怜悯地拍拍他的肩膀,“没事,很快就能用上了。”

  这倒不是假话,韩父的交际圈子再大也不至于一口气能组织宴会换人显摆二十天他在京城独一份的弹簧马车,估计着他的显摆宴会快结束了,通知排在前面下订单的顾客去鸣水县取货的通知已经发出去了。

  没有了独一份的快乐,韩父也显摆不起来了。

  薛瑜出了宫门,皇城正门外的青石板还没有换掉,但再往外看,禁军守卫着的中央朱雀大街街头已经变成了灰色的平面,越往外走,水泥尚未干透的颜色就显现了出来。而在土路与水泥路的交接处,吭哧吭哧挖路夯土的民夫民妇们混在一处,竭力将工程做到最好,乍看过去,竟难分男女。

  这是薛瑜刻意嘱咐的结果。负责实际督建的工部曾很诧异地问她,“女人怎么能做这个?”

  薛瑜只告诉他们,“钱出自内帑,我只要这个月朱雀大街能够完工。人越多越好,男女有什么所谓?”

  她理直气壮为了快点做完的态度让工部几人也觉得好像没问题,毕竟田间耕地的农妇也不少。修路时大家都是按量考核,也不存在一样的钱做不同的事。于是,这样的小事被他们迅速忽略,只顾着催促赶工。

  修路工地已经推进到了很远,按照陈关之前回报的消息,十月初就能完工。当然,修完还得等路干透才能走。如今能够走人的路面已经到了皇城向外三坊距离,本来是可以放开前面部分让人行走的,但考虑到稳固和加深印象,薛瑜把开放前段朱雀街的时间又往后挪了挪。

  等到十月初一大朝结束,下衙后各位公卿驾车离宫,没跟去秋狩的一部分人走在开放了的水泥路上,再拐下水泥路去走平平无奇的土路,大概会急得厉害,想去催促工部快点铺其他地方吧?到时候听说内帑只管主干道,估计上朝的时候还有的吵呢。

  远远望了一眼路面,薛瑜转头回了西市,与甄掌柜敲定了冬季新品的香味,也等到了收拾好《齐文千字》库存送来的秘书省差役。

  薛瑜下楼带差役去孤独园,清颜阁一楼的人并不多,比起最初开业时的人头拥挤甚至有些寒酸,但显然游走在各个柜间的客人很喜欢现在的氛围。

  如今时常出宫的流珠带着蝉生并不在薛瑜身边,他们坐镇着新盘下的马车行,与在京城与行宫来回跑顺便出入各家府邸的陈关一起应对上门询问行宫作坊出产的客人。

  眼看年底将近,冬日路途难行,翻山越岭来到齐国的外国商队大多已经收拾行囊做起最后一遍扫荡或是寻觅,过去天工坊的拍卖并不适合商队购买,他们很少会买下齐国的货物运回自己的国家,但击垮了钟记澡豆铺的清颜阁却是个例外,订单排到了明年的弹簧马车是另一个意外。

  按照牛力的反馈,沉寂一个月只推出了几个新香味肥皂的清颜阁,在消费主力群体回京后已经送走了十几批来询问新品的新老客人。

  与逐渐转变向幽静清雅但消费高昂的清颜阁不同,大多伙计出身的孤独园却异常热闹。

  薛瑜到时孤独园与肥皂工坊所在的群贤坊闹哄哄一片,站在隔壁坊口都能听见这边欢腾的驴牛嘶鸣和吵闹人声,套好的驴车牛车后是绑好的行李和重要物品,不时有人喊着“落下了”又跑回去拿东西。

  行宫工坊的设立对薛瑜的另一个好处则是,一直被限制在京城近距离制造的肥皂工坊也可以挪到物价低的鸣水去了。吴威带人新搭建好了肥皂作坊,天工坊出品的风扇又配齐了,喜儿这才带人回来接人。

  阿白抱了一下要走的小伙伴,正好看到薛瑜带人站在坊口,欢呼着跑了过来,“东家来了!”

  肥皂的主要制作被挪到了行宫,但研发和目前来说最值钱的护肤品制作部分还在京中,阿白虽然对小伙伴不舍,但更多的还是对未来的憧憬。

  到了那里,是会有自己的屋子和家的。

  薛瑜像过去一样摸了摸阿白脑袋,阿白仰头抗议,“我长高了,东家怎么长高这么快?”

  “可能是因为你没有好好念书、睡觉、吃饭、运动?”薛瑜玩笑一句,和喜儿打了个招呼,“路上小心。”

  车队慢慢启动,搬走了一批人的群贤坊显得有些空了,几个老兵正在给用了近两个月的民居补墙,之后一半民居将用来做学堂,另一半才是他们的工作居住地方。

  孤独园内,陈安刚刚结束一堂课。院中原本坐不满的空地上挤着许多孩子,有大有小,口音各不相同,但都齐齐起身学着拱手后逐个去前院活动。离开了一部分人,也有一部分人留下。陈安现在已经不再讲兵法与战役,而是在薛瑜的建议下以自己的办法选出一些聪明有天分的单独培养,其他人则是只学认字。

  因修路招工引来城中的许多附近村县的佃户都趁着农闲来做工,但往往孩子无处安置。正好陈安为孤独园的孩子们上课,又对来蹭课听的孩子来者不拒,在群贤坊附近的坊中有几分名气,被人求上了门。

  佃户们倒不是为了让孩子们识文断字,主要是缺个地方可以放孩子,有的人家里没了老人,邻居也跟着一起出来做工,总不能丢孩子一个人在家里。

  做工的队伍里有了第一个送孩子来的,就有第二个、第三个……久而久之,上次薛瑜还听说有人来问可不可以照顾婴儿。

  “殿下。”

  陈安见到薛瑜就拄着拐杖走了过来,侍卫扛过来的秘书省送来的《齐文千字》虽然薄,但五十本看起来也不少,他扫了布包一眼,“之前送来的书册够用,不必铺张。”

  他说的是实话,学生们进度不同,分开上课,用的一样的书,几个人合看一本已经足够。就算因为来的人多开了学堂,也用不了几十本这样多。

  薛瑜神秘一笑,“并不全是拿来赠予学堂的。我记得阿莫认识不少人,我想找他把这些卖出去。”

  陈安第一反应是不可能。毕竟认字不是光看书就行的,况且一本书价格昂贵,他早年曾去打听过,一卷普普通通的手抄《论语》就要花一两多银子,还往往求不到人肯借出或者抄写,平常人哪里买得起?

  “我不仅要卖书,还要来念书的人交束脩。”

  陈安虽然觉得不可能,但还是让人去找了阿莫。阿莫常与三教九流混在一处,脾气怪得厉害,但听传话说是陈安叫他,到底是回来了。

  在孤独园的孩子见到他倒不像以前一样排斥责骂,但也说不出别的话,只直直看着他走了进去。他们过去不懂,自己开始赚钱,饶是有着长辈和兄长的庇佑也有许多委屈和糟糕时刻。虽然仍不喜欢阿莫这个偷鸡摸狗的鲜卑坏种,也对他说不出什么恶言。

  “干什么?”阿莫歪着身子靠在后院石头旁,之前那个精灵古怪的小情报头子恹恹的,完全打不起精神,“少用这种可怜的眼神看我,老陈你活得好好的叫我回来干嘛?”

  张口就是呛声,薛瑜打量他几眼,却发现他应该过得并不好,整个人很瘦,精气神全散了。

  说完,阿莫掏了掏怀里,摸出来一个布包,想放下又顿住了,“哦,我忘了,你们现在富了,应该用不上我的脏钱。”

  陈安眉头已经皱紧,捏着拐杖随时都可能敲上去,薛瑜按住他,赶了几步拦下阿莫。“你答应过帮我做事,不会忘了吧?”

  “您哪用得着我啊?”阿莫阴阳怪气。

  薛瑜拎着他衣领抖了抖,她锻炼一个多月,力气今非昔比,瘦高的少年拎起来还没她托过的圆木重,“你答应了就得来做,先去洗个澡,然后跟我来。”

  悄悄围观的孤独园孩子们看着薛瑜说完就离开,暗自摇头,想着阿莫这个刺头绝不会乖乖听话。

  然而结果让他们大吃一惊,阿莫还真打了水洗澡,跟着薛瑜走了。

  两人谈了什么其他人并不清楚,直到京城出现了一桩稀罕事,京兆府张榜要代六部招募文书胥吏,只要报名考试,就能参加选拔!

  乖乖,这种好事,什么时候见过?那可是能领银子的差事!对平民百姓来说,和当官的没太大差别。

  皇帝发了诏书,又有年末考核在背后追着,礼部吏部的干活速度快得离谱,又有薛瑜忽悠去的一群度支部原纨绔现打工人时不时吹点“不如先弄出个雏形试试看”的风,十月初一大朝下了,京兆府就贴上了榜文。

  京兆府张榜的差役大声念着榜文,起初只是因为上司要求不得不丢脸地喊出来,后来听闻消息,周围来看榜的人越围越多,有的问这问那,有的要他再念一遍,到最后竟是喊得嗓子哑了,不得不换人顶上。

  也挤在人群中嘲笑的声音,“字都不认得,还去做什么官?”有人被说得有些灰心,是啊,虽然招人,但哪里是他们这样的普通老百姓能去做的?他们连认字习字都做不到,还想着什么考试?

  然而,嘲笑声和不知何时混进来的起哄打压声都没能成为浪潮,就被外围支着一个摊子的喊声吸引过去。

  “认字教学,多早开蒙都不晚!秘书省独门开蒙蒙书,六部胥吏手把手传授工作经验!名师高徒,助各位考试无忧,前程无忧!”

  这些话拆开来听都像是夸夸其谈,但组合到一起却有了别样的可达成感觉与诱惑力。字字句句都是为这个摊子所说的学堂师长的背书,刚画出来的饼在第一波否定前没有消失,反而因为有人架起了通向重点的路变得更加清晰,嘲笑和打压起哄都被抛在脑后,一时询问者众。

  私下卯着劲动了手想让这第一次正式对外选拔破产的世家子都傻了眼,不是,京城什么时候居然有了这样的人?说优秀吧,支个摊子就出来了半点面子也没有,说专业吧,好像又不是很靠谱。

  这事到底是什么人搞出来的?

  没多久,他们都查到了同一个人身上,看着曾经招徕不成反倒碰了一鼻子灰的陈安的名字,晚上不知有多少人气得睡不着。

  好你个陈安!

  抓紧时间领着阿莫去拜访了之前度支部刷下来替换掉的胥吏、和一两家京城著名破落户旁支,带他们以清贵的教书行业赚生活费的薛瑜,学生、老师、教材和场地全部到位,深藏功与名。

  请收藏本站:https://www.675m.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675m.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