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刘玄德三顾茅庐_三国之崛起西凉
笔趣阁 > 三国之崛起西凉 > 第六十八章 刘玄德三顾茅庐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六十八章 刘玄德三顾茅庐

  上回说道,曹孟德席卷北方,连续攻下青州、冀州、幽州,一路追杀到漠南等地的乌桓领地。乌桓首领榻顿紧急召集各部落到王庭集合,共计五万大军迎战曹操。

  曹操随后集合十五万大军直逼乌桓王庭,与乌桓联军展开决战,乌桓联军不敌,放弃王庭,退守漠北。

  榻顿对着各部落首领说道:“汉军勇猛,我等不敌,如今如何是好?”

  众人纷纷低头不语,副将见此对榻顿说道:“大王,曹操要的是袁氏兄弟的人头,我等将他们绑了送给曹操,曹操见此必定退军。”

  袁氏兄弟听闻榻顿要将他们绑了送给曹操,于是赶忙出逃,准备前往辽东投靠公孙康,却不想被榻顿发现行踪,随后将他们绑了送给曹操。

  曹操见此大喜,当下命人将袁氏兄弟推出斩首。

  “主公,乌桓首领榻顿已经向主公表示臣服,我等出兵已经一年之久,不宜再浪费时间在北方草原,应当回军许昌,整军备战,开启一统天下的进程。”

  荀彧、程昱等人纷纷劝谏曹操回军许昌。

  曹操正在犹豫之际,许昌传来消息,郭嘉病死了。曹操闻言大惊,随后悲伤不已,命张郃驻守幽州,曹洪驻守冀州,随后率大军撤回许昌城去了。

  再说,李应撤军回到并州晋阳城中,随后命贾诩、陈宫、马良、法正四人安置迁徙而来的人口,整理户籍,修订成册。又从关中抽调一批文臣干吏前来并州任职,忙活了两个多月,才恢复了自汉灵帝以来并州被破坏的面目全非的行政体系。

  这一日,李应在晋阳城中召集众人汇报工作。

  待到众人到齐,李应看着众人说道:“你等两月来进展如何?”

  贾诩向前说道:“回主公,某查阅黄巾贼乱之前,并州原有七十万人口,经过数年战乱,如今仅有三十万人口,且有二十万人聚集在太原郡一带,其他各郡受羌人、匈奴霍乱,如今汉人所剩无几。主公此次从冀州三郡迁徙人口规模达到二百万人之巨,某采取就近安排原则,将从常山郡迁徙人口约六十万人迁徙至朔方郡、五原郡、云中郡、定襄郡雁门郡垦荒,将巨鹿郡及其他各郡汇聚的流民共计八十万人口分散安排在上郡、西河郡和太原郡,将赵郡六十人口全数迁徙到上党郡安置。”

  法正闻言向前说道:“回主公,从关中共抽调二百一十三名文臣干吏,如今全部填补到各郡县任职。百姓的登记造册工作正在加快推进,目前第一批律法典籍全部配送到各郡县官员手中。”

  李应点了点头。

  陈宫见此随后向前说道:“奉主公命令,自凉州、关中调运的三十万石粮食已经分发给各郡县,另外从冀州运来的四十万石粮草也已经作为储备粮存于各郡府。还有二十万石粮食正在从南阳、汉中两郡征调。保证可以供给并州两百三十万人口支撑一年的所需。”

  李应满意的说道:“干的不错,此番人口大迁徙所带来的效果,目前看来可能是赔本的买卖,若是放长远来看,将大量人口迁徙并州,不但彻底解决东汉以来并州羌人难以驯服的问题,而且为日后争霸中原提供了兵员保障,所以你等务必将此事办好。”

  李应随后看向马良说道:“季常兵员征集如何了?”

  马良闻言说道:“回主公,目前兵员报名人数众多,按照主公先前命令,除去家中独子、年龄限制和基本体能测试外,共征集五万精壮战兵,十万辅兵,所有待遇全部参照关中执行。”

  李应见一切工作基本上步入正轨,留马良继续担任并州刺史,任命马腾为并州牧驻守太原郡,命令张燕驻守河套地区,张辽驻守太行山区,又命樊稠引三千兵马进驻太行山南端的箕关要塞,随后返回长安。

  李应率军回到长安城时,百姓纷纷夹道欢迎,有的还拿出自家食物递给士卒,但是碍于李应军纪严明,没有人敢去接,百姓见此,纷纷传颂李应大军是仁义之师。

  李应却没有理会这些,回到长安后,安排完任务部署,又听了张文、蔡邕等人的回报,直到傍晚时分,才回到太尉府邸。

  张霞带着一家人早早的就在府中等着李应。

  李应看着七岁的长子李显,五岁的次子李雍,还有年仅三岁的三子李旭,高兴地像个孩子一样。

  却在此时,李应被人猛地派了一下肩膀,回头看时,原来是小妹李玉儿,假装生气的说道:“李玉儿,你都是大姑娘了,怎么还像个假小子似的,小心日后嫁不出去。”

  李玉儿确是满脸不在乎地说道:“嫁不出去更好,赖上你了,吃你一辈子。”

  李应却是无奈的苦笑的摆了摆手。

  张霞见此说道:“小妹这性子和奴家以前一样,倒是这眼光高的很,也不知哪家公子能降伏她啊!”

  众人闻言哈哈大笑,李应随后看见蔡琰,来到她身边说道:“你刚刚分娩,不已受风,快快回房歇息着。”

  蔡琰满脸被宠溺的样子,确是不愿离开。

  李应随后去向父亲李言和母亲姜氏请安,一家人随后其乐融融的共进晚餐。

  …………

  就在北方战事结束趋于平静之时,远在荆州新野小县的刘备也没闲着,自从丢了徐州后,刘备就率关、张、赵等人投靠了荆州刘表,刘表接纳了刘备,并让他驻守襄阳北疆小县新野。等到刘备来到新野县城之时,只想骂娘,只见新野县一马平川,基本上无险可守,倒是四通八达,刘备随即在新野县打出“匡扶汉室”的旗帜,一方面收容来自四方的流民,当然大部分流民都来自北方,另一方面到处搜罗人才。

  这一日,刘备在县衙内正在郁闷不已之时,亲兵回报,说有一名自称“徐庶”的儒士求见,刘备闻言,顿时眼前一亮,当下飞奔出府外来见徐庶。

  徐庶大为感动,随后与刘备交谈甚欢,刘备感佩徐庶才谋见识,当即派为军师。寝则同塌,食则同案,日日形影不离,谈论天下大事。

  却在这一日,徐庶收到母亲书信,信中要徐庶弃刘备而投曹操,徐庶看完书信,泪如泉涌,随后拿着书信来见刘备。

  “某本颍川徐庶,字元直。闻知刘景升招贤纳士,特往见之,与其论事,方知乃是无用之人,故此留书辞别,来投主公,主公志向宏远,乃是世之名主,庶本想随主公成就一番大业。却在今日收到家母书信,家母被曹操抓到许昌,召某前去,母命难违,往主公放行,日后若是再有机缘,定然效命主公帐下。”

  刘备闻言大惊,随后痛哭流泪,说道:“父母乃至亲之人,元直不要自责,待到与老夫人相见之后,可再来投奔。只是,可否留住一晚,明日某亲自送元直北去。”

  刘备到夜间宴请徐庶,每每用言辞说服徐庶,徐庶越发觉得愧对刘备,酒过五巡之后,徐庶有些迷迷糊糊,站立不稳,刘备一边擦拭眼泪,一边喝着闷酒,徐庶见此心中不忍,于是对刘备说道:“主公不必如此,世间大才胜于徐庶者比比皆是,岂可因庶一人,荒废远大志向。”

  刘备闻言却是问道:“天下虽大,何出去寻大才,备颠沛流离十数载,还无根基之地,世间大才又怎肯投效。”

  徐庶却是摆手说道:“非也,世间庸庸碌碌之辈,目光向来短浅,岂识主公志向,某保举一人,可为大才。”

  刘备赶忙问道:“比之元直如何?”

  徐庶却是笑着说道:“此人之才,堪比管仲、乐毅,岂是某这等凡夫俗子能比的。”

  刘备闻言大喜,问道:“若果真有如此大才,某定然寻遍千山外水,也要请他出山相助。”

  徐庶却是摆手说道:“不用主公跋涉千山,此人就在襄阳城外二十里的隆中。此人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只是此人不可屈待,还往主公亲自请他出山。若得此人,主公功成一半。”

  刘备闻言却是摆手说道:“若是元直能留下,岂不更好,奈何天不助某。”

  徐庶闻言也是大为感动,二人随后彻夜痛饮,醉倒天明。

  第二日,刘备亲自送别徐庶三十里才依依不舍分别。

  随后回到新野城中,命糜竺准备丰厚的礼物,亲自带关羽、张飞来到隆中寻访,远远望见山谷间几人,在田间耕作,口中唱道:

  陆地似棋盘,星辰做棋子;世人黑白分,争名夺利禄;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南阳有隐庐,高眠卧不足。

  刘备随后向众人问道:“此歌何人所作?”

  众人回曰:“乃是卧龙先生所做。”

  刘备闻言赶忙问道:“卧龙先生住何处?”

  农夫说道:“自此山往南,有一座高冈,名叫卧龙冈,冈中有一座草庐乃是卧龙先生高卧之处。”

  刘备随后率关羽、张飞前往,不一会,来到一座草庐外,却在此时,一名书童走出,对着刘备三人问道:“你们是什么人?”

  刘备躬身行礼说道:“汉皇后裔、平原侯刘备,字玄德特来拜访卧龙先生。”

  书童挠着脑袋说道:“你的名字太长了,我记不住,你再说一遍。”

  刘备闻言说道:“你只说刘备前来拜访即可。”

  书童却是摇了摇头说道:“你来的不巧,先生出门云游去了,行踪不定,也不知何时回来。”

  刘备见此,只得说道:“屋中可有笔墨,某留书信一封,待到卧龙先生回来,也可知刘备来过。”

  书童应允,刘备随后留下书信,带着关羽、张飞返回新野去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675m.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675m.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