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大难题_奋斗在大明
笔趣阁 > 奋斗在大明 > 第五十七章 大难题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五十七章 大难题

  第五十七章大难题

  此刻临近秋季,周梦臣往复视察了一下大同周围的屯田。

  在周梦臣砸进去五十万两的情况下,大同周围的产量基本能得到保证。就要看今后一个多月时间了。如果能在收之前,有一两场透雨,粮食产量或许比不上去年。但不能算是歉年了。

  如果没有这一两场雨,那么今年估计是歉收。

  好在歉收不是绝收。到底是有一点粮食的。再加上他存下一点点粮食。希望能撑到明年。明年再说明年的事情,大不了,周梦臣去北京哭金殿。怎么能给宣府拨粮食,宣大向来一体,怎么就不能一视同仁?

  北京再艰难,那么多粮仓,还是能挤出一些粮食的。

  只是周梦臣万万没有想到,周梦臣再祈祷,下一两场大雨的时候,李成梁将消息传递过来了。

  周梦臣一看顿时愣神了。

  只觉得事情不好办。周梦臣到了大同之后,就没有一日不为钱粮发愁。而今也是,周梦臣不想将大同百姓赎回吗?自然想。

  毕竟大同人丁不足,一直是周梦臣的一块心病。不管能换多少百姓过来,都是大同的底蕴。更何况这些人对鞑子有刻骨仇恨,可以说是最好的兵源了。而且即便不说这些好处。单单是他们都是大同百姓,周梦臣是大同的父母官。就一定要将他们赎回来。

  正如张惠提到的,在春秋时期,就有国家赎人的行为,子贡赎人这个典故,就充分说明了这一件事。

  周梦臣又怎么能坐视本国百姓受苦而坐视不理?

  虽然周梦臣敢想打到青城去,将这些百姓解救出来。只是而今不是不行吗?

  既然不行,退而求其次也是可以的。

  只是千言万语,都是一句话,就是没钱,不。没有粮食。

  没有粮食说什么都是白搭。

  周梦臣都在指望着秋收。如果秋收真得不错的话,周梦臣或许有一些存粮。具体多少,还要看秋收情况有多好。如果一旦秋收没有足够的收成。明年大同百姓的口粮都非常堪忧,更不要说其他的了。

  周梦臣将手中的筹码一盘算。而今除却从户部搞到钱粮,或者有别的外财。否则这一件事情是万万做不成的。

  这让周梦臣如何甘心。

  周梦臣想了想去,叫了徐渭,将这一件事情告诉徐渭。

  徐渭一盘算,苦笑说道:“张惠是好意,只是他高估了大同的实力。”

  周梦臣说道:“能不能,总是要试试的。你留在大同,有什么事情你先行处置,我将我的大印留给你了。”

  徐渭听了,有几分感动。说道:“定不负大人之托,有我在大同一日,除非鞑子南下,否则各地什么事情都不会发生的。”

  其实这年头,很多官员将自己的官印,或主动或被动的被胥吏与佐贰官掌控。甚至有一个这样的传说,说一个官员新上任,他一接印盒,就感觉分量不对。根本不打开,转手让当地的胥吏头目保管。

  无他,因为他如果当时打开,发现空印,就是撕破脸了。如果以后发现是空印,他自己说不清楚。他在众目睽睽之下,给了这个当地最大的胥吏,让他保管,出了事情,就让他背锅。

  于是几日之后,他再拿印盒。里面的分量就够了。

  但是周梦臣不是这种无能之辈。徐渭这些年在周梦臣身边,其实当的是秘书,谋臣的角色。真正的主意从来是周梦臣拿的,而且周梦臣从不将权力假借于人。徐渭也是第一次掌控这种专权。

  这印在徐渭手中,也就是徐渭下得任何命令,都有周梦臣的背书。

  周梦臣说道:“那好,我就去一下应州。”

  徐渭听到应州,心中一动,说道:“可是去见杨知府?”

  周梦臣说道:“正是。”

  杨继盛此刻就在应州。原因无他,应州在是大同府州县之中,良田毕竟多的州。甚至这里还有一个屯田卫所。其次,应州的地理位置好,几乎在大同南部的中心,可以照应各方。

  说实话,杨继盛在清丈与整理赋税上面,是下了大功夫的。所以进度很慢。

  这都大半年了,还没有料理清楚。

  甚至周梦臣仅仅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杨继盛到底将事情推进到了那一步,周梦臣也不知道。

  徐渭说道:“大人,你的意思是这一笔钱粮,从南边的州县出吗?”

  周梦臣叹息一声,说道:“我也不想。只是如果实在没有办法的话。也只能这样办了。”

  徐渭大惊,说道:“大人,万万不可啊。说一句不客气的话,大明与士大夫共天下。之前大人在大同,处决都是粗鄙武夫,这已经让很多人侧目了。而今朔州,应州,等地,临近北京,有很多达官贵人的产业。大人如果还想用雷霆手段。恐怕伤及自身。”

  “经权之变,还请大人三思啊。”

  经就是经常的做法,合乎常规的做法,权就是临时的做法,与以前不同的做法,或者说便宜行事的做法。经权之变,是儒学理念之中常与变,静与动在政治领域的映射。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其实官场之上,都不喜欢特立独行的人。

  周梦臣在大同府的时候,谁的情面也不讲,大刀阔斧,还能说是不得已。还能说是因为这些将领作战不利,罪有应得。而今这种不得已也说不出来。真要复制之前的做法,恐怕也没有足够的罪名。到时候即便不是千夫所指,也必然引来一系列的弹劾,甚至名声大坏。一时间让大明名将,变成了粗鄙武夫。

  周梦臣倒不是太在乎名声的人。不过他在乎是这背后士大夫之心。

  毕竟,不管承认也好。不承认也好。士大夫是大明最有知识的人群,周梦臣想要推广气学也好,推广科学也好,士大夫是最好的人群。周梦臣已经尝过了好名声的甜头。比如气学在大同的迅速传播,如果没有周梦臣在大同的好名声。以及万民敬仰。气学哪里能推广的那么快?

  周梦臣不想失去这个利器。

  在政治上最要不得简单粗暴。无他,政治就是妥协的艺术,简单粗暴的决策与做法。看似雷厉风行,但其实这背后都有代价的。只是有些代价能看见,有些代价是看不见的。

  周梦臣说道:“我知道,但是关外这些百姓,我总不能见死不救吧?”

  徐渭说道:“大人,不能因小失大。如果大人因为此事而调离大同。大同的大好局面还能延续下去,复套之事,还能执行下去吗?其次即便大人真想救他们,其实也不是没有别的办法。只是-----”

  周梦臣心中一动,追问道:“徐兄,你有什么办法?快快说来。”

  徐渭说道:“我就怕大人舍不得。”

  周梦臣说道:“我有什么舍不得的?”

  徐渭咳嗽两声,说道:“其实我大明没有铁禁,也没有煤禁。这些产业,百姓都可以经营的。”

  周梦臣一听。忽然愣住了。他如何不知道徐渭这一句,看似答非所问。但其实点出了要害。的确大明虽然有矿禁,但是禁止的是金银矿。而不是煤铁矿。徐渭的意思很简单了,那就是卖矿,卖已经形成产能的铁矿或者铁厂,也就是朔州监。朔州监自然不能整个的卖出去。但是一部分钢铁产能却是可以分开卖出去的。

  只是周梦臣听到这个意见,第一个感觉,就是绝对不行。他辛辛苦苦弄出来的东西,一下子卖出去?这怎么可能?

  请收藏本站:https://www.675m.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675m.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