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沙场征战苦_奋斗在大明
笔趣阁 > 奋斗在大明 > 第二十五章 沙场征战苦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二十五章 沙场征战苦

  第二十五章沙场征战苦

  很多事情都是形势所致。

  如果周梦臣想拿西北将门开刀,事情决然没有这么顺利。但是将事情颠倒之下,就截然不同了。

  辽东将门与黔国公沐家的惨烈的下场,震慑了太多的人了。西北将门们摸着自己的脖子,不顾觉得自己的脖子太硬。周梦臣又给了出路。虽然这出路并不是多好的。

  但是好歹也是一条出路。

  甚至情况要好过周梦臣的预料。周梦臣说道:“既然尔等有为过报效之心,我又岂能不成全。不过这事情,去找汪侍郎即可。”

  说实话,将汪宗元安插到兵部,成为实权侍郎。周梦臣与杨博之间矛盾更深了一些。

  不过,有些事情周梦臣决然不肯让步的。

  只是他而今到底是首辅了,对一件事情再怎么看重,也不可能亲自去办了。今日见了西北将门的代表,就已经算得上自降身份了。

  董一奎与刘欢千恩万谢的走了。

  果然这一件事情办的很顺利。

  在嘉靖四十二年末。敲定了夺回哈密,封闭西疆之患。于是,令丰国公李儒挂帅。提督京营西北兵马共计数十万,逶迤西出。这一次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参与将领之中,并没有一个是周梦臣的旧部。

  周梦臣唯一的旧部,就是兵部侍郎汪宗元,驻节兰州,总督甘肃,西宁,宁夏,陕西诸军,为大军之后,供应大军粮草。

  其实,前文说过。

  打哈密是不需要多少人的。

  毕竟,哈密谈不上一座孤城,但是也相差不大。即便吐鲁番汗国想要支援,也未必来得及。

  只是周梦臣打哈密,与隋炀帝打高句丽的动机差不多。都是想以军事行动来解决政治问题。故而,在周梦臣看来,这一战最关键的地方,不在哈密,而在兰州,就要看汪宗元做的怎么样了。

  不过,有一点周梦臣是没有想到的。

  一场战争,是发动者可以决定什么时候开始,但很难决定什么时候结束。

  周梦臣也是如此。

  这一战从嘉靖四十三年夏开始,一连打了三年。一波三折,其中内情很是复杂。很多事情让周梦臣都预料不到的。到了嘉靖四十六年,抵定南疆这一战才算是结束了。

  之所以打了这么长时间,不是因为哈密王特别强大。

  而是大明这边有一项重大的情报疏漏。这个就是,他们搞清楚,哈密王乃是吐鲁番汗之弟。想来强大的王弟,定然是这位大汗的对手,这几乎是大明所有精通权谋的人本能反应。而且很多情报也没有看出来双方关系好到什么地方。

  但是这里漏了一个重要情报。

  这个情报就是吐鲁番汗无子,也不是说一开始就没有儿子。他也生了好几个儿子,但是这个年代这儿童夭折率是非常高的。

  不管他有过几个儿子,都没有站住脚。

  也就是说,哈密王乃是吐鲁番汗的唯一继承人。

  虽然吐鲁番汗不大喜欢这个弟弟,但是他也不能将孛儿只斤家的产业给外人。更不要说,还有其他汗国虎视眈眈。西域的几个汗国,都是元代的察哈尔汗国分裂出来的,也就是几个大汗都是孛儿只斤家族的人。

  甚至还有姻亲关系,一旦吐鲁番汗国绝嗣,很有可能引来外人窥视。

  仅仅是这一点,吐鲁番汗就不能放弃哈密王。

  于是,从战事一开始,就出乎大明方面的预料。

  他们以为面对的是哈密孤城,那知道面对的乃是吐鲁番汗国的倾国之兵。

  当然了,吐鲁番汗国倾国之兵,也没有多少。不过精骑数万。毕竟一来,西域的人口密度在这里的。二来,吐鲁番汗国的统治范围,也不过是吐鲁番为中心的,南疆东部地区。

  而在南疆西部还有一个叶尔羌汗国。统治新-疆一部分,中亚大部分地区。

  只是出乎预料的敌人,让哈密之战,在嘉靖四十三年相当不顺。

  当然了,这也有一点李儒的问题。李儒从根本上来说,仅仅是一个合格的将领。并不是多出色。面对敌人数量突然增加。不同的将领有不同的做法。但是李儒用了保守,最有把握的办法。那就是与哈密城外立寨,先为不可胜,待敌之可胜。

  因为从哈密到嘉峪关之间关西七卫,几乎都成为了沙漠。大明出兵数十万,只能翻越沙漠而来的也不过一两万而已。

  当然了,在周梦臣看来,不仅仅是周梦臣看来。就是周梦臣与麾下众将商议的时候,大家一致觉得,即便面对数倍之地,万余精兵,步骑各半,也足以决战。

  奈何,李儒对哈密对峙。

  双方主力不战。更多的战事,就出现在粮道之中。吐鲁番精骑深入沙漠之中,截杀大明的粮道。只是大明出兵几十万,大部分兵力都在后勤线上。

  怎么可能被吐鲁番突破。

  一直熬到了次年夏天。李儒手中兵力增加到四万,而且李儒在哈密城下,也没有闲着,不仅仅打造了大量攻城器械,还开垦不少土地,减少后勤。

  在李儒觉得敌我力量发生翻转之后,突然进攻,大破吐鲁番骑兵,然后直扑哈密城下,一日破城。

  让李儒以少胜多是不可能的。但是优势在我的时候,李儒也是有雷霆手段的。一日破军,一日破城。两日之间,哈密易主。

  按理说,这一战打到这里,已经完成事先计划了。

  只是,大明不想打了。吐鲁番汗却想打了。

  不,应该说是新吐鲁番汗。也就是原来的哈密王。

  哈密一战,明军摧毁了吐鲁番汗的主力。哈密王的部下更是丧去不知道多少。老吐鲁番汗回到吐鲁番一点兵,又气又急,再加上有伤在身,没有几天就去了。

  哈密王临危受命,但他面对的是一个烂摊子。

  哈密一战,对大明来说,是边边角角的一战,但是对吐鲁番汗来说,就是决定命运的一战。大军丧失无数,不要说反扑哈密了,就是保全本国都有问题,他北方,西方都有其他汗国虎视眈眈的。内部又有各大部落也想看着败军之将该怎么办?

  哈密王,也就是新吐鲁番汗在内忧外患之下,下定决心,向叶尔羌汗国借兵。只要叶尔羌汗国为他复仇,他愿意举国投降。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吐鲁番汗国本来就内忧外患,即便没有大明重返西域,过几年,也会被叶尔羌汗国给吞并了。甚至可以说吐鲁番汗对大明如此强硬的表现,其实也是一种胆怯。

  他们担心如果明军轻易夺取了哈密,会给他四周邻居一个很不好的印象,那就是吐鲁番汗国,已经到了难以为继,任人宰割的地步了。反而如果他们能打赢大明,然后借大胜余威,还能维系一段时间的。

  当然了,这也与明朝在西域并没有什么兵威有关系。

  总之,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新任吐鲁番汗,觉决定将国家卖一个好价钱,同时,一方面为了掩盖自己的行为,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出一口气。

  才加上请叶尔羌汗国报仇的说法。

  不管新吐鲁番汗是怎么想的,他这个作法,都让本以为西域战事已经结束的大明上下,不得不迎来新的战争。

  在嘉靖四十三年四十四年,是与吐鲁番汗打的,而在嘉靖四十四年之后,到嘉靖四十六年这一段时间,都是与叶尔羌汗国打的,一直打到,刘汉长驱直入夺取喀什。将叶尔羌汗国的势力赶出南疆之后,双方才算是消停,才有议和的可能。

  请收藏本站:https://www.675m.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675m.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